宫城县基本信息

  • 中文名:宫城县
  • 英文名:宮城県
  • 州府:仙台市青叶区本町3丁目8番1号
  • 面积:7285.73平方公里
  • 人口:2328334人

当地时间

2025年02月15日

北京时间

2025年02月15日

宫城县简介

  • 人文社会
  • 地理风貌
  • 气候环境
  • 经济发展

1月14日,宫城县各地举行火祭。将新年时所用的门松、注连绳、达磨等放在神社院内焚烧。其中仙台市八幡町的大崎八幡神社的松焚祭是宫城县最有名的,6000人共同参加的裸身参拜活动。在宫城县以外的地区,一般将此节日称为"左义长"。


宫城县位于日本东北地方的中央,距东京300公里,东临太平洋,西连奥羽山脉与山形县为邻,南接福岛县,北连秋田县、岩手县。


宫城县境内气候整体为太平洋沿岸气候,西部部分地区属暴雪地带,呈日本海沿岸气候特征。宫城县奥羽山脉一带为冬季多雪日本海气候、北上高地则有高原性和盆地性气候。沿海地区有海洋性气候、而在宫古市以北一带受到寒流的影响、气温普遍较低。


宫城是日本农业和水产大县,第二、第三产业发达,为日本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宫城县是日本著名的稻米产区。县内共有142个渔港,是日本唯一一个拥有二个以上国家认定的重要渔港(“特种第3类渔港”)的县份。汽车、高科技电子机械产业发达,与食品加工共同构成宫城县三大重点发展产业。


宫城县院校

  • 东北大学(日)
    东北大学(日)
    东北大学(日)
    • 英文名:東北大学
    • 创办时间:1907年
    • 学校性质: 综合
  •   简介

      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简称东北大,位于日本东北地区仙台市,入选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A类顶尖校、全球30计划,为八大学工学系联合会成员、日本学术研究恳谈会(RU11)成员、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已成为包括文、理、工、医、农各科的日本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

      东北大学前身是旧制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1907年成立,原名仙台医科大学),而东北帝国大学起源于1736年的仙台藩藩校“明伦养贤堂”,东北大学是继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之后的第3所旧制帝国大学;1947年10月,东北帝国大学改制为东北大学,成为日本第一所接收女学生和外国学生的大学;2007年,学校举行了100周年校庆。

      截至2014年5月,东北大学占地面积2226331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109478平方米;下辖10个学部、18个大学院;专任教员3174人,其中教授886人,副教授737人;各类学生19037人。

      历史沿革

      1907年6月,东北帝国大学创立;9月,设东北帝国大学农科大学。

      1911年1月,设东北帝国大学理科大学。

      1915年7月,设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

      1918年4月,农科大学独立成为北海道帝国大学。

      1919年4月,理科大学改为理学院、医科大学改为医学院;5月,设置附属钢铁研究所,设置工学院。

      1922年8月,设置金属材料研究所(停办、移转附属钢铁材料研究所),设置法文学院。

      1935年9月,设置电气通信研究所。

      1939年8月,设置农学研究所。

      1941年3月,设置选矿冶炼研究所;12月,设置抗酸菌病研究所。

      1943年1月,设置科学计测研究所;10月,设置航空医学研究所、高速力学研究所。

      1944年1月,设置电气通信研究所(停办、移转附属电气通信研究所)、非水溶液化学研究所。

      1945年1月,设置硝子研究所(玻璃研究所)。

      1946年1月,停办航空医学研究所。

      1947年4月,设置农学院;10月,东北帝国大学改为“东北大学”。

      1949年4月,法文学院分离为法学院、经济学院、文学院;5月学制改革,根据新制度东北大学设立8个学院:文学院、教育学院(设置)、法学院、经济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农学院;9个研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农学研究所、选矿冶炼研究所、抗酸菌病研究所、科学计测研究所、高速力学研究所、电气通信研究所、非水溶液化学研究所、玻璃研究所;包括学校:第二高等学校、仙台工业专门学校、宫城师范学校、宫城青年师范学校;合并学校:宫城县女子专门学校。

      1949年6月,为实施全体学员的基础教养而设置分校;分校第一教养部、分校第二教养部、分校第三教养部、分校教育教养部。

      1952年4月,停办玻璃研究所,与非水溶液化学研究所统合。

      1953年4月,成立大学院;成立7个研究科:文学研究科、教育学研究科、法学研究科、经济学研究科、理学研究科、工学研究科、农学研究科。

      1955年7月,设置大学院医学研究科。

      1958年9月,分校移转至川内,成为川内分校以及川内东分校。

      1961年4月,设置大学院药学研究科;5月,设置工业教员培训所;12月,设置计算中心。

      1963年7月,设置纪念资料室。

      1964年3月,停办川内分校以及川内东分校;4月,设置教养部、教育学院分校;6月,设置学生咨询处。

      1965年4月,设置牙科学院。

      1968年3月,停办教育学院分校。

      1969年3月,停办工业教员培训所;6月,设置大型计算机中心;设置保健管理中心。

      1971年3月,设置低温中心。

      1972年4月,设置大学院牙科学研究科;5月,设置药学院(改组医学院药学科)、应用信息学研究中心。

      1973年9月,同时设置东北大学医疗技术短期大学院;12月,设置川渡共同研究班中心。

      1974年4月,设置百万伏电子显微镜室。

      1977年4月,设置回旋加速器放射性同位素。

      1979年5月,设置环境保全中心。

      1981年4月,设置信息处理教育中心。

      1986年4月,设置基因试验设施。

      1987年5月,金属材料研究所改组为全国共同利用研究所。

      1988年4月,农学研究所改组为遗传生态研究中心。

      1989年5月,高速力学研究所改组为流体科学研究所。

      1991年4月,非水溶液化学研究所改组为反应化学研究所。

      1992年4月,选矿冶炼研究所改组为素材工学研究所。

      1993年3月,停办教养部(通过学校内措施,存续至1994年3月31日);4月,设置大学院国际文化研究科、大学院信息科学研究科、老化医学研究所(抗酸菌病研究所的改组、转换)、语言文化部、大学教育研究中心、留学生中心,停办应用信息学研究中心。

      1994年4月,大学院医学研究科成为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改变名称);5月,设置埋藏文物调查研究中心。6月 大学院理学研究科的重点化(1995年3月完成);大学院工学研究科的重点化(1997年4月完成);电气通信研究所的改组、转换(全国共同利用研究所)。

      1995年4月,设置跨学科学研究中心。

      1996年4月,设置综合信息系统运用中心,停办计算中心;5月,设置东北亚研究中心、风险事业研究室,低温中心改为极低温科学中心。

      1997年4月,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的重点化(1999年4月完成);大学院农学研究科的重点化(1999年4月完成)。

      1998年4月,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的重点化(1999年4月完成);设置综合学术博物馆、未来科学技术共同研究中心。

      1999年4月,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的重点化(2000年4月完成);大学院药学研究科的重点化;设置入学许可中心。

      2000年4月,大学院教育学、法学、牙科学研究科的重点化;12月,纪念资料室改为史料馆。

      2001年3月,停办语言文化部与传生态研究中心;4月,设置大学院生命科学研究科,素材工学研究所、科学计测研究所以及反应化学研究所整合为多元物质科学研究所,大型计算机中心、信息处理教育中心以及综合信息系统运用中心整合为信息协作中心。

      2002年4月,设置大学院教育信息学教育部、大学院教育信息学研究部、超临界溶媒工学研究中心,环境保全中心转为环境保全研究设施。

      2003年4月,设置大学院环境科学研究科,各学科间科学研究中心转为跨学科学国际高等研究中心;9月,设置先进医工学研究机构。

      2004年4月,伴随着国立大学的法人化,而成为了法人设置的东北大学以及东北大学医疗技术短期大学部。设置法科大学院(大学院法学研究科综合法制专业)、公共政策大学院(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公共发政策专业)、环境保全中心(环境保全研究设施的停办)、研究推进、知识产权本部。停办基因实验设施(向老化医学研究所附属设置的转换);超临界溶媒工学研究中心的停办(向工学研究科附属设施的转换)。10月,设置高等教育开发推进中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的停办以及入学许可中心、保健管理中心、学生咨询处以及信息协作中心的改组)川渡共同研究班中心的停办(向研修设施的转换)。

      2005年4月,设置会计大学院(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会计专门职业专业)、国际交流中心(留学生中心的停办)、植物园(理学研究科附属设施的停办、转换)、入学考试中心、研究基盘推进本部;6月,设置全球营运中心。

      2006年4月,设置学术资源研究公开中心(向综合学术博物馆、植物园以及史料馆的业务组织的移转)、国际高等研究教育院、研究教育基盘技术中心(向极低温科学中心以及百万伏特电子显微镜室的业务组织的移转),高等教育开发推进中心的改组(向保健管理中心、学生咨询处以及入学考试中心的业务组织的移转。职业支援中心的设置);信息协作机构的改组(向信息协作中心的业务组织的移转);风险事业研究室的停办(向工学研究科附属设施的移转);设置特定领域研究推进支援中心;研究推进、知识产权本部更名为推进产学官合作本部埋藏文物调查研究中心更名为埋藏文物调查室;11月,信息协作机构的改组(设置信息系统运用中心)。

      2007年3月,东北大学医疗科技短期大学部停办; 4月,设置国际高等研究教育机构(国际高等研究教育院、国际融合领域研究所)(国际高度研究教育院的改组);6月,100周年校庆;10月,设置原子分子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机构。

      2008年1月,研究教育基盘科技中心的改组(设置技术支持中心);2月,设置未来医工学治疗开发中心;3月,先进医工学研究机构的停办;4月,设置大学院医工学研究科、网络科学中心(信息协作中心的改组)、信息系统运用中心的停办(向信息协作机构的协作机构的转换)、教养教育院;9月,特定领域研究推进支援中心的停办;10月,推进产学官合作本部更名为推进产学合作本部。

      2009年4月,设置信息基盘中心、动物实验中心、基因实验中心、综合技术部;7月,设置高度创新博士人才培训中心,设置俄罗斯交流推进室;12月,电子光理学研究中心设置(向理学研究科附属原子核理学研究设施大学学校内部共同教育研究设施等的转移),中微子科学研究中心设置(向理学研究科附属中微子科学研究中心大学学校内部共同教育研究设施等的转移)。

      2010年3月,microsystem融合研究开发中心设置,节能·supintoronikusu集积化系统中心设置;4月,金属材料研究所,加年龄医学研究所,流体科学研究所,电讯研究所,多元物质科学研究所,网络科学中心在共同利用·共同研究据点认定;环境·安全推进中心设置,高等教育开发推进中心在教育关系共同利用据点认定。

      2011年4月,灾害复兴新生研究机构设置;电子光理学研究中心在共同利用·共同研究据点认定;大学院农学研究科附属复合生态场教育研究中心,大学院生命科学研究科附属浅虫海洋生物学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关系共同利用据点认定;10月,电讯研究机构设置。

      2012年2月,东北医学·兆银行机构设置;3月,材料科学共同研究中心设置,未来医生工学治疗开发中心废止;4月,灾害科学国际研究所布置;10月,研究推进本部设置(研究基础推进本部的废止),国际集积电子学研究开发中心设置;12月,全球学习中心设置,阅读程序推进机构设置。

      2013年3月,全球营运中心废止;4月,国际高等研究教育机构(国际高等研究教育院·边缘科学国境研究所)改组(边缘科学国际高等研究中心的废止),校园设计室设置;7月,事业革新本部设置;10月,知的创出中心设置。

      2014年1月,产学联合尖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心设置,稀有金属·绿色革新研究开发中心设置。

      办学模式

      · 尊重研究

      东北大学有着“尊重研究”的传统,并且代代相传,如金属材料研究所,在创造KS合金钢的本多光太郎博士带领下,坚持不懈数十年,全所有很多人获得文化勋章、文化奖、日本科学院奖、本多纪念奖等各种奖励。科学计测研究所的大型太阳炉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上也非常著名,为日本能源研究作出了贡献。理学部、工学部、医学部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学者,如故布施先之在脑解剖、原校长本川弘一在脑波的基础研究方面获日本科学院奖。本村男也的病理学,加藤半治郎和中泽房吉的内科学,桂重次的外科学等均在日本医学界起开拓之功。工学部附属材料强度研究室的横堀武夫教授早在1971年就获日本科学院奖,该室研究人员在原子能、海洋开发方面的很多研究成果在日本国外杂志上发表。2014年10月,在日本高等级学术奖学士院奖获奖者中,东北大学的毕业生在工程学科占全国大学的第2位,物理学、化学均战第3位,获奖人员仅次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而正在东北大学工作的获奖者,工程学、法学、政治学占第2位、物理学为第3位,在获奖频数上仍为全国大学第3位。

      · 讨论式教学

      东北大学对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培养尖子学生的同时,也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 坚持门户开放

      早在理科大学创建时期,各学科之间就实施公开讲座教学制度,这就是该校最早期的“扩张教育”。大正二年,东北大学就破文部省禁招女生的限制招收3名女生入学,开创了日本大学中最早男女同校的先例。1973年在教育学部中设置大学教育开放中心,这在日本大学中也是最早的。该校提倡4S主义,即大学教育必须四个面向:研究(Study)、学生(Student)、社会(Society)、服务(Severty)。大学教育通过开展研究和培训学生为社会服务。很早之前,植物园中的标本室全部向市民开放,并向他们介绍植物有关知识。这在闭锁性的日本大学教育中是少见的。


    东北大学(日)简介 >>

日本热门大学

电话:010-5795-2000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30-21: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号海龙大厦4层

版权所有:北京环球百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0- Bailitop Education.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11003081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640

打开微信

搜索“百利天下留学”

关注并回复“ZL

获取免费留学资料